提起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几场战役,百团大战必定名列其中。无论是在课本上还是在影视作品中,百团大战的身影都频繁出现。这场战役不仅战果显著,而且影响深远。那么,究竟是谁率先发动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战斗呢?许多人会直觉地认为是毛主席亲自下令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那么,真正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?
事实上,发动百团大战的先头部队是由朱老总和彭老总领导的。当时,全球局势风云变幻,德国军队迅速占领了丹麦,继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挪威。紧接着,荷兰、比利时、法国相继沦陷,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土几乎全部失守。德国的快速扩张令世界震惊。
欧洲的惨败激起了日本的野心。目睹德国几乎一举征服欧洲,日本便开始妄图快速征服中国,再将其势力扩展到整个亚洲,意图称霸东方大陆。
战争期间,交通运输至关重要,无论是武器弹药、粮食补给,还是医疗用品,都需要依赖铁路和公路进行输送。日军深知这一点,于是实施了“囚笼政策”,把铁路视为战斗的支柱,公路当成牢不可破的铁链,而沿线设立的碉堡就像严密的锁扣一样。日军在正太铁路沿线的各个城镇、桥梁等关键点布署重兵,意图彻底封锁我军,切断太行根据地与外界的联系。
在敌人多方压迫下,抗战进入了最为艰难的阶段。八路军决定对正太铁路发起袭击,誓要重创华北日军的嚣张气焰,扭转战局,赢得主动权。
展开剩余72%1940年7月22日,朱老总亲自下达了《战役预备命令》。该命令明确指出,参加战役的团数不得少于22个,同时要求各地武装力量积极配合。这一命令一经发布,各部队立即进入紧张的战备状态。随后,在朱老总下达开战指令后,副总司令彭老总迅速指挥部队发起进攻。
这场战斗分为三个阶段。首个阶段从8月22日开始至9月10日结束。8月20日深夜,八路军顶着风雨,开始对正太铁路发动突袭。晋察冀军区的左右两支部队各自承担任务,右纵队负责进攻娘子关到乱柳段。当晚,他们成功炸毁了关东铁路桥,随后迅速撤退,避免被敌军反扑。
三天后,八路军再次发起进攻,炸毁大量水塔和铁路设施。左纵队则奇袭了微水至石家庄一带的铁路,警备旅第2团更是对头泉车站及平山公路发动了猛攻。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战斗,129师攻占了冶西,正太铁路上的大部分据点相继被我军控制。
首阶段的前半部分,我军牢牢掌控了正太铁路,令日军陷入被动。日军见状,发动疯狂反扑。面对敌人的强烈反攻,我军在阶段后半段选择从正太铁路撤出,转而袭击铁路以北的区域。
短短数日内,我军收复了大量据点,经过180余次激烈交战,切断了太原、汾阳等地的敌军交通线,使其无法对正太铁路的敌军进行有效增援。9月22日,第二阶段拉开序幕,期间最重要的战役便是涞灵战役。经过22日一整夜的浴血奋战,我军成功将敌军驱赶至城内,三天后,困守城中的敌人因无法突围,最终自焚以求解脱。
为了支援涞灵战役,八路军还发起了任河大肃战役,成功击毙日军800余人。第二阶段另一场著名战斗是榆辽战役,八路军摧毁了敌军重要公路,收复了辽县,直至发现敌军准备大规模扫荡后才结束战斗。
最后一个阶段从10月6日开始。此时我军已战果累累,日军却急于发动大扫荡。在这场惨无人道的扫荡中,数千无辜群众惨遭杀害,人数高达5000余人。面对敌军的暴行,我军采取反扫荡策略。10月29日,敌军扫荡黄烟洞后撤回武乡,八路军129师在途中对其进行奇袭,逐步缩小包围圈,几乎全歼敌军。
12月27日,我军不懈破坏敌军修筑路点的计划,经过40多天的持续反扫荡,终于迫使敌军退回原驻地。这次反扫荡共歼敌2500余人。
百团大战不仅重创了敌人的“囚笼政策”,破坏了大量铁路和公路设施,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军与民众的抗战信心。尽管我军付出了巨大牺牲,但这场战役无疑是抗战史上的辉煌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