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叫阴世师的人。他出身宦官世家,父亲阴寿曾是隋朝的司空,而他本人凭借非凡的武艺,曾在隋炀帝统治时期担任过骠骑将军、左翊卫大将军等职务。尤其在对吐谷浑和党项的战争中,他屡立战功,深得隋炀帝的信任。隋炀帝巡幸江都时,任命阴世师为西京留守,负责守卫长安,并辅佐代王杨侑共同治理长安。
然而,公元617年,李渊在晋阳起兵,打响了反隋的战斗。当时,李渊的家族成员除了二儿子李世民外,其余的李建成、大儿子李建成、三儿子李元吉和五儿子李智云,都还生活在河东。李渊对他们的安全非常担忧,便派人去接他们回晋阳。但李建成却因李智云年幼且较为不起眼,认为他是个累赘,于是只带着李元吉回到了太原。
展开剩余85%李渊反叛的消息迅速传播,阴世师愤怒之下,命令手下前往河东逮捕李渊家族的人,最终将李智云抓到。阴世师将李智云押送至长安,对他进行了无情的折磨,最后将其残忍杀害,年仅十四岁。虽然李智云只是庶子,但毕竟是李渊的血脉,这一事件引起了李渊极大的愤怒。李渊立下誓言,要为李智云复仇。
数月后,李渊率军来到长安城下,试图劝降阴世师,然而阴世师不仅拒绝投降,还派人杀害了李渊家族的亲属,甚至挖掘了李渊的祖坟,摧毁了李氏祖庙。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李渊,他命令二十万大军进攻长安,经过激烈的战斗,最终攻破了城门。
当李渊成功进入长安后,他立刻命人捉拿阴世师及其家人,带着满腔的愤怒,他亲自将阴世师杀害,视此为对祖宗的告慰。但奇怪的是,李渊并没有立即处死阴世师的儿子阴弘智和女儿阴月娥,而是将他们暂时囚禁。李渊这么做,并非是出于怜悯,而是考虑到自己刚刚占领长安,不宜大肆杀戮,需要稳住人心。
在稳住长安局势后,李渊立杨侑为帝,尊隋炀帝为太上皇,自己则称帝,封其儿子们为各地公爵。在长安的权力巩固后,李渊为鼓励军士,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封赏。阴月娥作为战俘,竟被李渊赐给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李世民。阴月娥年仅十几岁,貌美且才智出众,乃一位才色兼备的大家闺秀。
自父亲死后,阴月娥与其他家族女性被送进了宫中,成为了宫女,度过了一段充满屈辱和痛苦的日子,直到她被李世民收养,重获自由。李世民当时还没有太多的妻妾,阴月娥的美丽与才华很快便打动了他,虽然她是仇敌之女,但李世民仍然对她百般宠爱,并将她的地位不断提升。不久后,阴月娥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儿子,名为李祐。
618年,李渊称帝,建立了大唐王朝,李世民被封为秦王,阴月娥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,成为仅次于秦王妃长孙氏的宫廷贵人。与此同时,阴月娥的哥哥阴弘智也因与李世民的亲戚关系,顺利成为朝廷官员,担任秦王府洗马。
626年,玄武门之变前夕,李建成与李元吉策划了昆明池之变,图谋暗杀李世民。阴弘智知晓此事,迅速将情报传给了李世民,帮助他逃过一劫。在玄武门之变后,李世民即位,册封阴月娥为德妃,位列四妃之中,而李月娥所生的儿子李佑也被封为燕王。
阴弘智因立下功劳,也获得了职位晋升,先后担任了吏部侍郎、御史中丞,成为了朝廷的新贵。随着阴月娥的宠爱与地位的上升,阴家逐渐获得了显赫的地位,成为与长孙无忌等勋贵家族平起平坐的权贵之家。
然而,阴弘智表面上忠心于李唐,但内心始终怀有复仇的念头。他一直在策划复仇的时机,直到李佑逐渐成长,成为李世民宠爱的儿子,阴弘智便决定借助李佑来实现自己复仇的目标。李佑虽是皇子,但品行不端,沉迷于狩猎和游乐,性格浮躁暴躁,且与奸邪之人交往频繁,这让阴弘智看到了利用他的机会。
于是,阴弘智开始与李佑接触,渐渐取得了李佑的信任。有一次,阴弘智对李佑说道:“你虽为庶子,母族也曾受过罪,万一你的兄弟登基,你如何保全自己?”李佑疑惑不解,阴弘智便鼓动他招募士兵保护自己。于是,李佑便开始暗中招募死士,而阴弘智则向他推荐了自己的族兄燕弘信和燕弘亮。
李佑最终踏上了一条不归路。阴弘智深知,若想挑起李佑与李世民的矛盾,才有可能促使他反叛。李佑的性格本就轻狂,阴弘智恰好利用了这一点,点燃了李佑心中的叛乱火种。
643年春,李佑在阴弘智的鼓动下,开始策划造反。他秘密召集士兵,准备在齐国展开行动。然而,他未曾料到,齐国内部的不和与民众的恐惧,导致了叛乱的提前瓦解。李佑虽动用权力封锁了齐州,阻止百姓外出,但很快便因内部变故被捕,最终被押送回长安。
李世民得知李佑叛乱的消息后,虽然心中愤怒,却依然写信与李佑沟通,希望他能悔过自新。李佑却未能醒悟,继续与奸邪之人往来,最终,他与阴弘智等人共谋造反的罪行被揭露。
李世民无法容忍李佑的叛乱,将李佑贬为庶人,并赐死于长安太极宫,葬礼按国公待遇进行。阴月娥在李佑死后被贬为嫔位,但她在失去儿子后悲痛欲绝,最终因抑郁而死。
李佑之死给李世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,紧接着,太子李承乾因担心失去太子之位而密谋谋杀李泰。李世民机警地发现了这一阴谋,并采取了果断措施,将李承乾及其同谋一网打尽。李承乾被贬为庶人,流放至黔州,虽然李世民未直接处决他,但他在第二年病逝,李世民的父子悲剧再度上演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