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张张“负数绩效”的工资单,正从医生们的手机传出,在网络上悄然流转。
“我是某五线城市三甲医院的一个小主治,去年下半年开始,绩效就明显下降了。”一位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坦言,“夜班费直接砍半,预发绩效比往年少1/4,到了年底年终奖直接取消。”
这并非个例。从五线小城到省会三甲,从东北到西南,降薪的寒意正席卷医疗行业。那位医生所在的医院为了节省开支,甚至停用了一部医用电梯,全面缩减用电用纸。
在河南某三甲医院,有医生因为治疗食管癌患者费用超支1.4万元,一个月的绩效被全部扣除;江西某医院科室的24名医护人员,一个月绩效总额仅8677元,平均下来人均不足400元。
01 数字背后:医疗界的静默危机
“通宵达旦抢救患者的日子,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时刻,最终换来的收入,竟然因为医保控费政策,被扣成了‘倒贴上班’。”一位医生如此描述当前的绩效困局。
这些看似荒诞的现象,正成为医疗界的日常。
医保支付改革被众多医生认为是降薪的主要推手。DRG/DIP付费模式改变了医院的收入方式,从过去的“按项目付费”转变为“打包付费”。
若治疗费用超出医保规定的定额,超出的部分就只能由医院自行承担。
这种转变就像给医生套上了“紧箍咒”,直接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。
一位医生坦言:“若严格依照标准治疗,临床中患者病情千变万化,并发症随时可能出现,费用超标几乎难以避免;若为了控制费用,对重症患者推诿扯皮,或者将完整的治疗过程拆分进行,又与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背道而驰。”
02 寒蝉效应:医生们的两难抉择
医疗行业降薪潮来袭,不同科室的感受并不相同。某些低收益科室的医护人员,正面临“干得越多,亏得越狠”的困局。
一位产科护士坦言:“我接生3台手术的绩效,抵不上心内科医生放一个支架。”
这种落差迫使许多医生重新思考职业选择。
南部一位医学中心急诊医师批评道:“现在急诊病人愈收愈多、手术则是做愈多赔愈多,医师推‘自费医疗’会被说昧着良心。”
医疗行业内部的不公平现象也同样突出。有医生透露,医院行政后勤人员占比高达40%,但他们的绩效却与临床一线医生持平甚至更高。
而一线医生却常常因为“病源不足”、“设备折旧”等理由被扣薪。
03 系统困境:医院如何应对生存压力
面对巨大的医疗改革浪潮,即使是三甲医院,为了活下去也要努力寻找新的出路。
医院运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,主要表现在三方面:
盲目扩张的后果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,不少公立医院盲目跟风扩张,大量举债用于新院区建设、购置高端医疗设备,最终负债率居高不下。
河南某二甲医院因为建设新楼,欠款超过9位数,如此庞大的债务窟窿,医院竟选择通过克扣医生绩效的方式来填补。
业务拓展成了救命稻草。许多医院的体检中心不再佛系等待患者,中层领导带领员工应酬拉业务已成为家常便饭。
他们与各个大小单位觥筹交错中谈成订单,比如本地铁路部门、港口区工业园数家单位的员工体检。
全方位的成本控制。医院严格控制集采药、基药的使用量,设备运维方面则是“能用就用,旧点没关系”。
一位医生调侃道:“计算机是重启重启再重启。”
04 全球共震:医疗体系的世界性难题
医生收入问题并非中国独有。英国住院医生因实际收入自2008年以来累计减少21%,也在近期采取了罢工行动。
他们要求26%的加薪幅度,以恢复至当年的收入水平。
在尼日利亚,医生们的情况更为严峻。尼日利亚住院医生协会因政府未满足其19点最低要求而发起无限期罢工。
一些州立医疗机构中,医生被欠薪长达18个月。
医疗人才流失已成为全球性问题。一位台北的医生指出:“新一代医师不仅处于竞争劣势,也是被健保压榨最严峻的世代。”
05 破局之道:从控费到提升价值
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,不少医生开始探索新的职业路径。成为“π型人才”成为一种趋势——在核心技能外,拓展1-2项跨界能力。
例如,某儿科医生自学儿童心理咨询,转型为“医疗+教育”复合型专家,门诊量提升了3倍。
优化医保支付设计也是关键一环。建立特例单议机制,对于那些病情极为复杂的病例,以及采用创新医疗技术进行治疗的情况,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,避免“一刀切”式的控费模式。
重构医院薪酬体系迫在眉睫。可以借鉴“三明医改”的成功经验,大力推行年薪制,通过降低绩效工资在总收入中的占比,保障医生能够获得稳定的基本收入。
有医生强调:“只有让医生彻底摆脱‘绩效囚徒’的身份,才能真正实现‘患者减负、医生受尊重、医保可持续’的三赢美好愿景。”
医院体检中心的天没亮就派出大巴车,驶进各单位大门,在员工还没吃早餐之前就完成空腹抽血、彩超等项目。“真就干成服务业了。”一位医生苦笑道。
但许多医生们仍在坚持。有人定期举办科普活动,有人策划文案拍祝福小视频,有人自学新技术跨界转型。
医院的走廊上,偶尔会出现一些优惠售卖点,提供农产品、学生午托、保险等优惠活动,算是医院给员工的“福利”。
尽管前路迷茫,他们依旧在努力不让那盏救死扶伤的灯熄灭。 #热点观察家#
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