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本这是想干嘛,一边疯狂买美国的“战斧”导弹,一边又拼命升级自家的“12式”,这是真觉得自己行了,还是被人当枪使还不自知?
你没看错,最近的日本确实有点亢奋。又是砸钱买400枚“战斧”,又是把国产“12式”导弹的射程往一千公里以上捣鼓,目标直指咱们腹地。更绝的是,在离台湾就110公里的与那国岛、石垣岛那些地方,跟堆积木似的,把导弹和部队全塞过去了。这架势,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要重现什么“旧日荣光”呢。
他们管这叫“反击能力”,说白了,就是不想再老老实实“专守防卫”了,想玩“先发制人”那一套。听着挺唬人,好像一夜之间,那个只会鞠躬道歉的日本,突然长出了獠牙。但说真的,我看着这场景,总觉得透着一股子滑稽和心酸。
现代战争是什么?是钢铁和意志的比拼,更是整个国家工业体系和战争潜力的对决。你买几件新玩具,就想跟一个能自己造航母、造五代机、导弹跟下饺子一样的对手掰手腕?这想法本身就挺天真的。
更讽刺的是,日本人自己都不信。他们防卫省内部搞兵棋推演,模拟了一下被饱和攻击的场景,结果脸都绿了。报告说,一旦开打,面对几百枚导弹的同时招呼,他们那个吹上天的防空网,估计连二十分钟都扛不住。
那个被他们当成宝贝的“爱国者-3”系统,听着挺高大上,可真到了战场上,拦截率能有三成就得烧高香了。更要命的是,兜里没几发弹药,打完就没了。这就像你花大价钱装了个顶级防盗门,结果人家直接开着挖掘机来,你那锁再牛,有啥用?纯属心理安慰。
所以说,日本这个“反击梦”,看着挺美,实际上就是个一戳就破的纸老虎。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,但还得硬着头皮演下去,演给谁看?演给他们自己,也演给他们那个“大哥”看。
要说这事里最尴尬的,还得是日本的“大哥”——美国。自己家的小弟在前边咋咋呼呼,当大哥的在后边却是一脸的生无可恋。这些年,五角大楼里那些将军们,没事就爱关起门来推演台海冲突,想看看怎么才能“王师救驾”。
结果呢?推了快二十场,场场都是美军惨败。最快的一次,两个航母战斗群,不到48小时就被系统判定“送入海底”。这脸打的,啪啪响。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,连他们印太司令部的总司令阿奎利诺,都跑到国会去“哭穷”了。
这位管着美军在太平洋所有家当的四星上将,当着所有议员的面,几乎是摊开手说:我们打不过。他说中国的导弹产能是美国的20倍,我们舰队的拦截弹,在高强度对抗下,连一个星期都撑不住。
这话的分量有多重?这等于美国最高军事指挥官,公开承认:这仗没法打。以前美国航母开到哪,哪里就得抖三抖。
现在呢?那玩意儿在很多人眼里,就是一个巨大的、移动的靶子。当剧本都被对手提前写好,连主角都亲口承认自己不行的时候,日本那些“反击”的叫嚣,听着就更像是个笑话了。
那么,到底是什么样的“底牌”,能让不可一世的美军都感到绝望?答案其实早就摆在台面上了。美国国防部去年扭扭捏捏地在一份报告里,首次承认了“东风-27”的存在。这玩意儿一出来,整个太平洋的战争规则,基本上就被改写了。
这是一款高超音速中远程弹道导弹。射程有多远?五千到八千公里。这是什么概念?就是说,它不光能把日本全境当靶子练,就连美军在第二岛链的核心基地——关岛,都在它的射程之内。以前美军觉得躲在关岛就安全了,现在这层“皇帝的新衣”被彻底扒了。
更要命的是它的“高超音速滑翔”能力。说白了,它不是傻乎乎地按固定弹道飞,而是能在大气层里玩“水上漂”,走位极其风骚。你那些“萨德”、“爱国者”系统,连它要去哪都算不出来,还谈什么拦截?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报告都说了,这种武器让现有的反导系统,基本上都成了摆设。
你的盾防不住我的矛,那你这盾再多再贵,又有什么用呢?这还只是看得到的武器。武器背后,是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较量,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。
制造高性能导弹制导系统,离不开一种叫稀土永磁体的东西,咱们的产能占了全世界九成以上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在关键时刻,我们可以让你想造都造不出来。美国雷神公司自己都承认,他们造一枚同规格的导弹,成本是我们的2.5倍。
再看看科研,2024年全球新增的导弹技术专利,我们占了快七成。这不是简单的数量优势,这是从原材料、成本控制、技术创新到人才储备的全方位碾压。当我们的工厂能像生产可乐一样,源源不断地造出先进导弹时,这场竞赛的结果,其实早就注定了。
所以说,时代真的变了。
日本现在这些上蹿下跳的举动,看着挺热闹,其实更像是一个没落贵族,在无法接受现实时的歇斯底里。他们花大价钱买来的武器,加固的基地,或许能给自己壮壮胆,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,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不会因为谁的幻想而停下脚步。
当一方已经强大到能将所有的“如果”都写成确定的“剧本”时,另一方在棋盘上再怎么折腾,恐怕也只是在为这个剧本,增添一个注定好的结局罢了。
股票在线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